養老金評估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時間:2022-03-22 01:43:00

導語:養老金評估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金評估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養老金評估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利用新近開發的一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中國養老金改革的影響,并比較了支付隱性養老金債務和轉制成本的各種選擇方案。]

學術界一直對定量分析和評估養老金改革政策懷有極大興趣。Feldstein(1974)首先使用數學工具描述社會保障體系中積累的資本總量。ThomasJ.Sargent及其同事(1995)使用合理預期模型研究養老基金體系所產生的影響。LauranceSeidman(1986),PatricioArrau(1990),LauranceKotilkoff(1997)以及其他人都在近年的養老金體系研究方面取得明顯的進展。

CGE模塊反映了在生產結構,需求模式和各類居民收入組之間的基本的一般均衡聯系,它已被廣泛地運用于經濟政策分析。最近的文獻表明人們對這些模型的興趣正迅速增長。例如,CGE模型被用來研究各種貿易政策稅收和財政政策能源政策等的作用。AyseImrohoroglu和DuglasJoines(1992)使用CGE模型對美國社會保障體系進行了生命周期的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CGE模型具有如下特點:它區分3種所有制形式(國有、私營和個體、其他非國有)的生產和就業,將勞動力的投入分為22個年齡/性別組,并且組合一個簡單的人口預測和勞動力供給模型。該模型包括10個生產行業、8個代表性居民戶(城市的低、中低、中等、中高和高收入居民戶和農村的低、中、高收入居民戶)。

模型假設每個生產部門都有三類競爭性企業,即國有企業、私人和個體企業(包括農民)、其他企業。每類企業只生產一種產品。生產過程是用多層嵌套的常替代彈性(CES)生產函數描述的。模型假設企業生產出的產品根據收入最大化原則按常彈性轉換(CET)函數在出口與國內市場間分配。同一部門的三類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不是完全替代的,模型假設產品購買者根據CES函數來選擇這三類企業產品的組合使其成本最小。進口品和國內產品也是不完全替代的,即遵循Armington假設。居民的效用分別用Stone—Geary效用函數描述,由此導出的居民需求函數為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ELES)。勞動可以在部門和不同所有制之間完全流動,資本在部門間完全流動,但不能在所有制之間流動。工資和資本回報是由整體經濟的均衡條件決定的。模型的政府財政封口(closure)假設政府除養老金之外的實質支出保持不變,這樣如果政府的養老金支出比基準情景增加或減少,則必須調整稅收或政府儲蓄/赤字來實現預算平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模型中用兩個針對國有企業的養老金機制來描述中國目前實際的養老金體系。即目前養老金社會統籌體系的支柱1和支柱2。支柱1通常被稱為基本養老統籌基金,它由企業繳費并提供職工退休時工資的20%的替代率,其繳費率是13%。支柱1是強制性的個人帳戶,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為其提供職工工資11%的繳費。由于個人帳戶的基金與支柱1的基金一起統一管理,而且多數個人帳戶已成空帳,支柱2的個人帳戶僅是名義性的。而且,由于這一多支柱的養老金體系僅是在近年來才逐步實施,目前的退休人員在其個人帳戶沒有積累,退休人員的退休金也不是根據其對個人帳戶的貢獻決定的。因此,模型采用以收定支的現收現付體制來描述支柱2,并假設其替代率為40%。這兩個支柱的養老金收入來源于工資稅,其中職工個人部分從其工資收入中支出,而企業部分則從其利潤中支出。支柱1和支柱2的養老金年余額或赤字積累起來形成養老金儲備或債務,其相應的利息收入或支出都是支柱1的收入或支出。我們假設在基年的利率是5%,以后各年的利率變化則與平均資本回報率的變化同步。

模型用隱性債務和轉軌成本來反映養老金體系的過渡。這里的轉軌成本僅是指將支柱2由名義性的空帳戶變成完全積累的個人帳戶的財務負擔。我們假設自2001年開始改革后,名義個人帳戶僅為改革前的退休人員和已向該名義個人帳戶繳過費的職工(中人)保留。這一過渡性帳戶將隨著老人和中人的逐步消失而被淘汰。財政資源將注入到這一帳戶中以彌補赤字。我們可以用這一模型描述未來50年養老金帳戶的資金流量,估計不同時期政府財務負擔的情況。

模型的均衡數據集是一個以1995年為基年的中國經濟社會核算矩陣(SAM)。這一SAM以投入產出表(1995年)為基礎。它為組織相關的各種中國經濟的流量統計指標,滿足CGE建模所需的基期數據集的要求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