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考
時間:2022-01-10 09:45:39
導語:傳媒類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重專業輕通識、難以適應社會需求等問題較為普遍,本文在剖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傳媒類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傳媒專業;教學改革;思路
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對相關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給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成為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
一、當前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重專業教育輕通識教育
重專業教育,輕通識教育是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這一誤區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對傳媒類專業教育的狹隘理解和片面認識,認為傳媒專業必須注重專業上的訓練以具備一定的專業水準,因此要多花時間在專業訓練上,通識教育只需要有一個簡單的基礎就可以了。這種錯誤思想在于沒有認清傳媒教育中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模式呆板固定
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雖然開展的時間較長,但是在教學模式上仍然沿用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未做到與時俱進。例如,其教學模式依然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對于教學的重點,仍然停留在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上面,而對知識點的創造、發現和運用,不作要求或要求較少;一些教師還在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傳媒類專業的學生如果還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獲取知識,其個性難以得到發展、創造力很難得到有效開發,這也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學生畢業進入崗位以后后勁普遍不足,容易被其它非傳媒類專業學生超越的重要原因。
(三)教學要求難以與社會需求銜接
隨著傳媒業的快速發展,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現代傳媒業的要求來看,一個合格的從業人員除了具備法律、經濟、文化方面的常識,還必須掌握新媒體的特點和傳播技術,具備對社會的深度觀察力和敏感性。這就要求傳媒類專業培養出業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不僅是實踐動手能力,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對比目前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還停留在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層面上,其教學要求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脫節。
二、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通識與專業教育并重,增大基礎課程比例
根據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對傳媒類專業的認識,傳媒類專業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信息技術,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功底。因此,拓寬我國的傳媒類專業的基礎學科,是傳媒類專業教育改革的一大重點。在教育實踐中,片面強調專業教育,會造成學生職業能力及發展后勁的不足,如果只強調通識教育,又會影響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最佳的方案,還是在于合理處理好二者關系,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比例保持適當。從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的現狀來看,必須進一步壓縮專業課程的比例,增加相關的社會和人文科學課程,對于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自然科學課程,可以作為選修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其實,在我國一些著名高校,已經意識到重專業輕通識的教育對于傳媒類專業教育的局限性,于是在教育實踐中開始進行試驗和改革。
(二)增強師資力量,改善教學方式
傳媒類專業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來完成。自從我國高校擴招以后,出于專業熱門和學生分配等因素考慮,不少高校突擊式的開設了傳媒類專業,短時間的大量擴張,造成了專業教師的不足,為解燃眉之急,不少非傳媒類專業的教師被學校選派到傳媒專業課程任教。這些教師由于沒有受到過傳媒類專業的系統培訓,多數只能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教學,其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證。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高校的傳媒類專業教育改革必須從增強師資力量入手:第一,對本校傳媒類專業教師隊伍進行清理并進行考核,對于考核不合格的,要及時調離崗位;第二,要嚴把用人關,對選用教師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考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媒類專業教育在國外已經較為成熟,可以通過引進海歸人才等方式選聘具有國際化背景的人才到高校任教;第三,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考核,鑒于傳媒類專業的發展特點,高校要定期安排教師到國內一些重點高校或者是國外的知名大學參加培訓,對教師在教學崗位中的表現要進行考核;第四,要改善教學方式,鼓勵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三)對接社會需求,培養實踐能力
高校要加強與社會上從事傳媒工作的單位或組織聯系,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建立健全溝通和合作機制,實現雙方信息交換的常態化和動態化。高校要把從用人單位得到的信息進行篩選和歸納,從中發現社會對傳媒專業教育的需求,并和教學目標進行對比,找出教學目標中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教學和實踐的對接,高校可以通過向合作單位定期輸送實習生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高校必須把學生到單位實踐作為在校教育的重點環節,一是要保證學生在單位實習有一定的時間量,二是要派出高校教師定期收集學生和用人單位反饋意見并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三是要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考核。
三、結束語
我國高校傳媒類專業教育改革,必須多管齊下,通過通識與專業教育并重、增強師資力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才能適應現代傳媒業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
作者:吳銳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參考文獻:
[1]蓋偉.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傳媒類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改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2):57-58.
[2]舒欣.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新聞傳媒專業教學改革[J].中外企業家,2014(20):157-158.
[3]張帆,黃婉彬.傳媒藝術類專業“仿真教學”的實踐教學路徑建設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78-80.
- 上一篇:民法教育教學理念與民法精神培養方法探討
- 下一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