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與高校生職業教育融合

時間:2022-03-27 06:01:00

導語:三生教育與高校生職業教育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生教育與高校生職業教育融合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以及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曾被冠以“天之驕子”美名的大學生的地位也逐步跌落。大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加入了就業困難大軍的行列,加之社會競爭壓力的與日俱增,暴力、自殺、缺乏精神支柱、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等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屢有顯現。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職業觀、價值觀,如何引導他們健康成長,也就成為了大學教育中一項新的課題。于是,“三生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便走進了大學的課堂,成為目前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好成長、成才的熱門課程。隨著課程的普遍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討“三生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關系,更好地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以此增強教育的實效性,也就成為了此兩門課程任課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對“三生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認知

“三生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近年來在高校先后開設的兩門獨立的課程,二者在課程性質、內容體系的構建等方面都各有其特點。

(一)對“三生教育”的認知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機結合的統一整體,是對目前普遍盛行于世界各國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本土化探索,也是云南省各級各類學校為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實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決定》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叭逃睂儆诰C合實踐教育課。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薄叭逃本褪且ㄟ^整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力量,激發學生的主體認知和行為實踐,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的教育過程,體現了教育最高的價值目標。就具體而言,生命教育就是讓受教育者認識自己和世界上的一切生命的神圣性,以此學會尊重、珍愛生命,進而發展和完善生命;生存教育則是幫助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不僅學會在自然界中生存,而且學會在社會中生存;生活教育則旨在幫助受教育者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存技能去處理生活事務,能夠和諧而幸福地生活,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生命教育是前提和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礎與關鍵,生活教育則是方向和目標。此三種教育既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系、互為基礎,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共同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1-2]

(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認知

職業生涯教育起源于20世紀初,產生于歐美國家的就業指導,之后逐步發展為一種綜合性的教育計劃。目前,我國高等院校普遍進行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根據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而逐步開設的一門獨立課程。因此,對于此門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所謂職業生涯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個體制定并落實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3]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則是針對大學不同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對大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分階段地實施相關教育,使其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和技能,能夠正確認知自己,了解職業和職業世界,做出符合自己特點的職業規劃和學業規劃,以此確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標。同時,大學生可通過學習求職就業和創業方面的有關知識,積極做好就業準備,培養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增強對自我、對他人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并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技能,以滿足其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按髮W生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門既有理論性又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其內容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內容體系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建立生涯意識,進行職業規劃;2.提高就業能力,拓展職業素質;3.求職心理調適,做好就業準備;4.加快角色轉變,促進職業發展;5.創業教育。綜上所述,從表面上看,“三生教育”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兩門課程自成體系、各具特點,但仔細深究卻不難發現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事實上,“三生教育”的理念、目的、內容和要求無不時時滲透在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教育之中。

二、“三生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相互關聯與滲透

(一)從教育目的來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現著“三生教育”的理念和目標

“三生教育”以作為人的自然屬性的生命誕生為起點,通過生命的發展過程審視人的生存現狀,以生存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來理解人的生活,最終將人的生命升華到人的社會本質。因此,“三生教育”不僅揭示了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而且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其教育的最終目標,旨在幫助學生在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基礎上提高個人生存能力,掌握生存之道,促進其主動、積極、健康地發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最終實現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表面上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似乎只是在幫助大學生通過職業生涯的規劃和職業道路的選擇,為未來職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如果從更深層次上思考,“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其實滲透著“三生教育”的理念和目標。首先,“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追求的是“人職和諧”,但實現“人職和諧”的前提條件是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和對職業世界的正確認識,這其中不乏包含對自我生命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自我生存條件和生存環境的認知和理解。只有懂得生存的意義,才能不斷去適應環境,增強自我生存能力,從而為實現“人職和諧”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職業生涯是人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追求“人職和諧”的過程,不僅體現著自我職業發展的歷程,而更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尋找職業發展機會,進而發揮自己才干以實現人生價值、展示生命意義的過程。再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個性化生活中學會規劃自己的人生,學會統籌協調工作和生活的關系,扮演好生命中的各種角色,處理好個人和他人、個人和組織之間的關系,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應對生命中遇到的各種危機和挑戰,最終過上幸福的生活。這些其實都是“三生教育”所體現的思想理念和價值目標。

(二)從教育內容來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是“三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1.認知自我和環境———生命、生存教育的重要基礎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是大學生要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估。自我評估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是能否獲得可行性規劃方案的前提。自我評估包括對自己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是一個深刻認識和了解自己的過程。同時,個人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生活的社會環境,對社會環境的探索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前提之一。通過對社會、職業、行業、地域、企業等宏微觀環境的探索,有助于個人了解社會需要以及對社會為個體提供的機會做出理性的判斷。只有對個人素質與社會環境進行正確的分析和把握,才能使自己所確定的職業目標符合時代特點,也才能順應職業環境的需要,揚自己所長、避自己所短,找準個人職業定位,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目標。由此可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對自我和環境認知與“三生教育”生命教育中讓受教育者對自己生命的認識和生存教育中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認知,是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

2.提高就業能力,拓展職業素質———生存教育的重要部分

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職業生活中度過的,只有依靠職業技能和生存技巧來獲得職業機會,才能為自己的生存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培養職業素質、掌握職業技能是生存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職業生涯教育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為自己將來的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做出規劃,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大學生付諸實際行動。因為沒有行動的理想終究只能是夢想、空想。職業生涯教育正是通過幫助大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開展職業能力訓練、提高職業素質,同時通過求職技巧、心理調適、團隊合作、接受挑戰等能力訓練獲得生存技能,從而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做好充分的能力和素質儲備。從這一角度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其實就是生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不論是從教育理念或是教育內容來看也是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

3.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教育———生活教育的內在構成

古話說,“預則立,不預則廢”。良好的規劃既是成功的開始,也是成功的一半。職業生涯占據了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也就成為了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獲得幸福生活的具體體現。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對于人們提升生活質量、實現幸福生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就好像人生中的方向標,為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去克服成功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伴人一步步邁向成功。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增強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分清自己的優劣勢,不斷挖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為走向成功做好充分的準備。而通過職業發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對職業進行選擇,對目標進行分解,對行動進行反饋和調整,從而保證最終實現理想的人生。幸福生活不是靠投機取巧,不是靠隨波逐流,更不是靠守株待兔來獲得的,只有在樹立目標的前提下,做好充分的準備,并不斷克服人生的諸多困難,才能最終到達幸福的彼岸。因此,職業生涯教育是大學生提升未來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從這一視角來看,這也應該是生活教育的內在目標和構成部分。

(三)從教學方法上來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性和體驗性凸顯了“三生教育”的教學理念

任何學習的過程都需要體驗和感知。沒有體驗、感知的課堂是沒有生命力的,是枯燥乏味的,其效果更是蒼白無力的。在“三生教育”教學中更是強調這種體驗性和感知性———讓學生走進生命、體驗生命,在體驗的過程中去證明自己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也是涉及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也是一門體驗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事實上,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實際教學中,諸如“生涯幻游”、“求職模擬”、“角色扮演”、“團隊訓練”、“生涯人物訪談”、“頭腦風暴”等體驗式教學方法的采用,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自我,認知職業環境,而且更能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真情實感。這樣的教學方法,在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也契合了“三生教育”的教學理念。實際上,這二者是相通的??傊按髮W生職業生涯教育”和“三生教育”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是相互關聯和相互滲透的。

三、充分挖掘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內容,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實效性

“三生教育”是貫穿教育始終的一種全新的理念,它的實施豐富和擴展了教育本身的內涵?!叭逃钡膶嵤╇x不開各種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其中充分挖掘“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中實施“三生教育”的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潛移默化地在教學中滲透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不僅是提高“三生教育”效果的途徑,而且更是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方法。由此,筆者認為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首先,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教學理念,在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教學內容設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自我認知和行為實踐的過程,更好地把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培養自己對職業生涯的尊重感、敬畏感,從而產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只有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才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能力,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提高教師素質,為學生樹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典范。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只有認真領悟“三生教育”的內涵和精神實質,積極思考“三生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教育觀。同時,教師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應樹立既是“經師”更是“人師”的形象,通過自己正確的職業觀念、樂觀的生活態度、豐富的生存知識和生活智慧去闡釋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和生活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再次,充分挖掘職業生涯教育中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內容,采用科學的體驗式教學實踐方法。

所謂體驗是指作為教學主體的大學生,因外界事物、情境而產生的內心感受、體會或親身的經歷,學生通過體驗學習的方式能使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發生改變?!按髮W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課堂不應該是教師說教的課堂,而更應該是營造一種分享和交流氛圍的課堂,讓學生在分享與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和提升,從而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現實、解決人生困惑或挫折,勇于擔當人生責任,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觀。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既能突出職業生涯教育的特色又能潤物細無聲地進行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教學效果,從而真正達到讓學生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教育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