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與經濟法關系分析

時間:2022-01-11 08:32:49

導語:憲法與經濟法關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憲法與經濟法關系分析

摘要: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經濟法則是指導和約束經濟發展的重要法律,二者之間的關系研究對于提升憲法與經濟法的落實、完善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針對憲法與經濟法關系體現的共有經濟性進行分析,并分析二者之間存在的相互影響,為提升對憲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經濟型”了解,提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憲法;經濟法;經濟性

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都離不開經濟法以及憲法的指導和規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一種體現。在憲法和經濟法二者之間,不僅具有共同制約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的作用,還需能夠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進行協調統一,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立足社會發展才能夠保證法律的有效性。

一、憲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經濟性體現

憲法是我國的一部基本法律,憲法當中針對我國的各項事業建設都進行了總結性的規定。而經濟法主要制約的對象是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當中的各個主體以及各項活動。憲法和經濟法之間存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經濟性”。憲法在規范國計民生的同時,不會忽視對于經濟建設的約束,憲法和經濟法的作用以及內容,都是二者共同擁有經濟性的一種體現。國家的憲法當中,會結合國家的經濟制度進行提現,因此,不同國家的憲法當中針對經濟的內容存在極大的差別。憲法是我國公民經濟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是我國公有制、私有制發展的重要影響者,也是國民經濟推進的重要因素。在一個國家發展的不同時期,所面臨的國際經濟形勢以及國內經濟形勢都是不同的,而為了能夠在不同時代的經濟要求下都突顯出經濟性,憲法和經濟法都需要能夠時刻體現國家的經濟職能,體現法律化的經濟調控手段以及權利。在世界各國當中,憲法由于具有經濟性,因此都會促進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憲法也是如此,在修改與完善的過程當中,都將不斷完善經濟性規范作為重要的參考要素。

二、憲法與經濟法的經濟性交互影響

(一)憲法對經濟法的影響。在各個國家的憲法當中,都不乏對于經濟方面進行的一些規范,可以稱之為先發的經濟性規范。在憲法當中,經濟性規范主要的內容包含有經濟體制、經濟所有制等一些較為基本的經濟制度,同時還針對經濟職權的分配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憲法對于經濟法的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了經濟分權、產權結構以及國家的經濟職權等方面。首先憲法對于經濟分權的規范當中,作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必須要體現出國家的政治、經濟特色。國家主體以及社會各個分支的運作、發展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因此憲法也針對公共經濟、私人經濟等進行了明確的分權規范。其次在國家以及國民的產權結構當中,憲法針對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經濟體制等都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規范。我國實行的各項產權結構規定也都是在憲法當中體現出來的。最后在國家機構經濟職權的規定當中,憲法賦予國家機構的財政權、預算全以及發債權等,都是基于經濟角度進行的。(二)經濟法落實了憲法思想。憲法當中雖然針對經濟的各項概念與制度進行了固定和劃分,但是從實質上來說,各項經濟制度的推行和實踐,離不開經濟法對于憲法思想的落實,只有遵循經濟法,國家的經濟發展才能夠擁有穩定的秩序和良好的環境。首先憲法作為一部根本大法,并不能夠在各個方面進行有效細化,只能依賴普通法律,例如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等進行推廣實踐,如果沒有經濟法,那么憲法當中存在的經濟性規定只是幾頁文字[1]。其次,經濟法在推廣落實的過程當中,能夠推進憲法不斷發展進步。經濟法和經濟活動的聯系是直接而又密切的,很多經濟社會當中出現的新現象、新需求,都反映到了經濟法當中,經濟法的發展實質上也是憲法的一種完善。最后在經濟法實踐過程當中,可以先行進行一些探索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在現實當中如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就能夠在憲法上繼續做相應的規定。憲法的完善不能夠脫離實際,而經濟法則是憲法當中經濟性規范修改與現實經濟發展當中的一道穩固的橋梁,擔任著溝通和反饋的重要作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開展憲法以及經濟法關系的“經濟性”分析過程當中,必須要能夠了解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實情,只有立足于實際,才能夠制定、完善相關法律。隨著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憲法當中針對經濟領域所涉及到的內容都需要通過完善經濟法來進行解決,憲法和經濟法和諧統一,相互促進,才能夠促進社會整體經濟進步以及法制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孫茂紅.憲法與經濟法關系的“經濟性”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5):197.

[2]廖呈錢.經濟法起源的現代憲法基礎[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3(03):58-64.

作者:劉洋 單位:長春鐵成建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