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保護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21:09: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林地保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地保護管理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林地資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省境內,從事林地保護管理和開發利用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辦法
城市規劃區內林地的保護同時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條林地系指林業用地,包括郁閉度o.3以上的喬木林地、疏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跡地、苗圃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國有林業單位經營范圍內其他土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也適用本辦法。但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林地保護規劃編制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國函〔2012〕69號)和《國家林業局關于編制省級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林規發〔2012〕203號)以及《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政辦函〔〕35號)精神,確保我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提高規劃工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可持續利用的方針,全面落實《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2-2020年)》和省級確定的我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目標,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建設的需要,劃定林地邊界范圍,進行保護利用區劃,將分類、分級管理林地落實到山頭地塊,統籌協調林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優化林地利用配置,為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目的、任務與原則
(一)目的。通過編制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實現林地科學管理,優化用地結構,規范林地用途,遏止亂墾濫占林地,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充分發揮林地的生產潛力,為區域內林地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二)任務。落實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提出的戰略目標和要求,將本行政區域內的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業發展的其他土地,分解到鄉鎮,并落實到山頭地塊,確定林地保護等級和質量等級;明確林地保護利用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加強對區域內林地保護利用的宏觀調控;優化區域內林地結構和空間布局;指導區域林地保護利用的協調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學的林地保護利用體制機制。
加強林地保護管理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近年來,各地高度重視林地保護工作,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強化林地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全市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但是,少數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違法使用林地的現象,行政干預、越權審批、少批多占、未批先占、不批也占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勢頭如不遏制,勢必造成林地大量流失和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和《國務院關于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的緊急通知》(國發明電〔2003〕7號)精神,現就加強我市林地保護管理工作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把林地放在與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加強對林地保護工作的領導
我市地處長江三峽庫區,保護好森林資源,對于三峽庫區的生態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各地必須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正確處理近期效益與遠期效益的關系,決不能以破壞森林資源為代價來換取短期的經濟增長。加強森林資源尤其是林地資源的保護管理,既關系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加快后備森林資源培育、促進生態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更是各級政府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各地要深刻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綠色**、建設生態家園”的現實意義,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將林地放在與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林地保護工作,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把制止毀林開墾、保護林地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要把保護林地作為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的重要內容,建立保護林地目標責任制。要以新聞媒體、專題座談、送法下鄉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大林地保護管理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市民尤其是工程建設單位的生態意識,增強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主動參與林地等森林資源保護的良好氛圍,切實加強我市的林地保護管理工作。
二、認真開展林地征占用清理整頓大檢查,迅速遏制亂占林地的勢頭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通知》(國發明電〔1998〕8號)以及國家關于林地管理的有關規定,每年定期組織林業、公安、國土、監察等部門聯合開展林地征占用專項清理整頓活動,堅決剎住毀林和亂占林地的歪風。對非法占用林地的責任單位和人員,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查處。按照“誰批準誰負責、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對遭到破壞的林地盡快恢復森林植被。市林業局要組織專門力量對各地的清理整頓情況進行抽查,對敷衍塞責、走過場的要認真處理。要強化輿論監督,對毀林和亂占林地的典型案件要公開曝光;對違法使用林地數量較大、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對在林地管理使用過程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要嚴肅處理;對違法使用林地現象較為突出,而又查處不力的區縣(自治縣、市),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林地保護整改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縣直農林場:
3月22至24日,國家林業局駐福州專員辦聯合省林業廳對我縣林地保護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我縣林地保護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有些鄉鎮存在非法占用、少批多占林地現象;有些鄉鎮雖然對使用林地項目征收了森林植被恢復費,但沒有及時辦理林地征占用手續。根據檢查組反饋的意見和整改要求,各地務必對照各自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整改。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廣泛宣傳。各地要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國家林業局《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辦法》等林地保護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對轄區內非法使用林地的業主上門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并下發催辦通知單,責成其立即到所在地林業工作站辦理林地征占用手續。
二、嚴格收費。各地要依據2003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區劃的地類,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家林業局《森林植被恢復費征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標準(用材林林地、經濟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宜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足額征收森林植被恢復費,不得少征、漏征。
三、依法整改。對于此次被檢查組發現的違法使用林地項目(詳見附件),各地務必高度重視,及時督促業主于2011年6月30日前上交森林植被恢復費,并辦理正式申報材料上報縣林業局林政股;對于未被檢查組檢查到的少批多占、未批先占、超期使用等違法征占用林地項目,要采取得力措施,督促業主一并于2011年6月30日前依法辦理征占用手續;對拒不辦理征占用林地手續的,將按照福州專員辦的要求,除交森林植被恢復費外,并處非法改變林地用途每平方米10至30元的罰款,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要移交森林公安立案查處。
林地保護管理制度
林地保護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林地的保護和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林地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地。
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林地的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實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
林業局林地保護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切實保護林地、加強林地管理和合理利用林地資源,保障林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林地的保護、管理和利用,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本條例所稱林地系指林業用地,包括郁閉度零點三以上的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的宜林地。
本條例所稱林地不含在耕地上種植林木、花卉、藥材、苗圃的用地和城建部門管理的綠地。
區政辦林地保護利用規劃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各開發區管委會,區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加強對林地的保護利用管理,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根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國家林業局關于編制省級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做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重要意義
《綱要》是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是指導我國未來10年林地保護利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優化林地結構、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實現林地科學管理的基礎和落實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加強林地保護利用管理,是完善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到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戰略目標,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建設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及林產品需求,提高供給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我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的力爭到年森林面積和蓄積分別比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13億立方米“雙增”目標,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措施。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是實現《綱要》確定的目標和任務的根本保障。目前,林地需求與供給的矛盾進一步凸顯,保護林地的壓力日益加大,科學合理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加強林地保護管理,對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保障國土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鎮(街道)及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性,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協調配合,切實做好規劃編制工作。
二、準確把握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規劃編制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嚴格保護、積極發展、科學經營、持續利用的方針,統籌協調林地的保護與利用,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要遵循“嚴格保護、突出重點,持續利用、提高效益,優化結構、合理布局,強化調控、科學管理”的原則,扎實做好基礎調查、資料收集、專題研究和政策建議等工作,為科學編制規劃打好基礎。要將已有的林地和林業發展用地,分解到各鎮、村,區劃落實到山頭地塊;要開展技術培訓,加強業務指導;要建立符合國家標準的林地檔案管理數據庫。規劃編制工作重點要突出林地范圍功能,科學界定保護等級和質量等級。按照省、市要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要于年7月31日前完成外業調查;8月31日前提交統計表格、小班因子一覽表、Mapgis軟件采集的圖形要素和屬性要素(縣代碼、鄉鎮代碼、村代碼、小班號、地類、林種、樹種、保護等級、是否為補充林地等);10月31日前完成規劃成果編制,包括規劃文本、規劃編制說明、規劃圖表、專題研究報告(包括二類資源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兩套成果),組織專家對規劃成果進行論證并完成規劃成果上報工作;年完成林地檔案數據庫建設等工作。
市政辦林地保護規劃通知
各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優化林地結構,提高林地效益,科學管理林地,促進全市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根據上級部署,經市政府研究,現就在全市開展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目的和任務要求
這次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主要是對全市各類林地區劃、森林資源、公益林界定等進行全面調查、核實、論證,搞好基礎調查、資料收集、專題研究,查清森林資源數據,建立健全林地保護利用管理機制,為今后全市林業發展和保護利用林地提供依據。工作重點是明確林地范圍、功能,科學界定保護等級和質量等級。規劃編制工作從7月20日開始,到年底前完成,林地檔案管理數據庫建設要在年底前完成。
二、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
(一)統籌協調原則。正確處理林地保護與利用、林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促進林地的科學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注意與上級規劃相銜接,與全市有關規劃相協調。
落實林地保護利用策劃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年)的批復》(國函〔號)精神,按照《國家林業局關于編制省級縣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通知》(林規發〔〕號)要求,切實做好《省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實際,特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空間性、結構性和操作性,全面落實《綱要》和省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確定的目標,根據實際需要,劃定林地邊界范圍,進行保護利用區劃,將分類、分級管理林地落實到地塊,統籌協調林地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優化林地利用配置,為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工作內容和責任分工
(一)基礎準備
1.組織準備。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林業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縣政府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領導小組(詳見附件),負責組織全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協調解決規劃編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審定全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編制成果。
林地保護編制考核工作意見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級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了全面準確的監測和掌握全縣森林資源狀況,加快推進“森林”建設,實現林地和森林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開展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工作的通知》(渝辦發〔〕338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將我縣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開展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以下簡稱二類調查)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開展二類調查的意義
林地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是森林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是指導我縣未來10年林地保護利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優化林地結構、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實現林地科學管理的基礎和落實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是完成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的戰略目標,保護國土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要求。
開展二類調查是各地實施林業生態戰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林業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工作、也是評價我縣林業建設成就尤其是森林建設成效的重要依據,在林業和生態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二類調查成果,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額,開展林業工程規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林業發展規劃,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和規范森林科學經營的重要依據。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對于調整林業發展方針政策,制定林業和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實施林業分類經營,編制森林采伐限額和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科學指導森林經營,促進林農增收,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編制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開展二類調查的對象和內容